《最后的里程》这部由我的( de)女神满岛光主演的日本( běn)电影,是一部相当精彩的( de)现实主义悬疑电影。所有( yǒu)那些觉得徐峥《逆行人生( shēng)》和陈思成《唐探》就是好电( diàn)影的朋友们,可以去看看( kàn)这部《最后的里程》,涨涨见( jiàn)识。
影片的整体质量堪称( chēng)此类电影的教科书。剧本( běn)、演员、摄影、剪辑、服化道可( kě)以说是恰到好处、浑然天( tiān)成。要是硬说有什么问题( tí),那就是影片作为产品呈( chéng)现出没有毛边的工整状( zhuàng)态,与影片批判的那类大( dà)公司的整体制度是同构( gòu)的。无懈可击的网购服务( wù)和精彩且工整的电影背( bèi)后,都是一个个被当成机( jī)器使用的活生生的人。
另( lìng)外主创把故事里所有的( de)恶,都归结为一个美国公( gōng)司(类似亚马逊),日本的工( gōng)人完全是受害者,这有些( xiē)推卸责任。虽然我也知道( dào)这是在表达日本作为东( dōng)亚小国与欧美大国之间( jiān)的地缘政治关系,但你日( rì)本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( yì)国家,消费主义和所谓的( de)匠人精神对人的异化,你( nǐ)们也有份,甚至有过之无( wú)不及。
这部电影最大的优( yōu)点除了我的娃女神满岛( dǎo)光松弛而有生命力的表( biǎo)演之外,就是这精巧堪称( chēng)工艺品的剧本。
主创把一( yī)个层层反转的恐袭悬疑( yí)故事,有机嵌套近一个充( chōng)满现实批判主义的真实( shí)环境。
这里有互联网大厂( chǎng)对人性异化的批判,有地( dì)缘政治的表达,有日本底( dǐ)层快递员的困境,有对消( xiāo)费主义的反思。这些被主( zhǔ)创精巧的编织在一起,把( bǎ)一个打工人报复社会的( de)危机事件,转变成了一次( cì)成功的精英和底层配合( hé)默契的劳资革命。
这几年( nián)我们看到国内也有很多( duō)试图这样做戏的电影,例( lì)如《逆行人生》《年会不能停( tíng)》。他们最后往往都是顾此( cǐ)失彼,故事也没讲好,现实( shí)表达也只是浮皮蹭痒。甚( shèn)至让人怀疑有消费苦难( nán)未遂之闲。而这部《最后的( de)里程》的主创则把现实主( zhǔ)义的表达有机的结合在( zài)了剧情里,每一处表达也( yě)是对剧情的推进。举个例( lì)子,影片中有表现快递公( gōng)司员工老龄化严重,老人( rén)家动作缓慢,不会用电脑( nǎo),因此快递信息都是传真( zhēn)的纸质存根,因此拖慢了( le)寻找炸弹的进度。影片中( zhōng)这种精巧的设计比比皆( jiē)是。
另外还有很多用的非( fēi)常巧妙的道具,比如滚筒( tǒng)洗衣机、天天手机、储物柜( guì)上的涂鸦、仓储中心的护( hù)栏都做到了既有表达,又( yòu)推动剧情且前后呼应。尤( yóu)其是天天手机,它是公司( sī)为了诱导客户多购物的( de)诱饵,同时也是剧情的核( hé)心麦格芬,让观众以为手( shǒu)机就是炸弹,其实不是,它( tā)只是碰巧在那个有炸弹( dàn)的快递箱子里。
影片的台( tái)词也是一大亮点,句句如( rú)同扎心的钢刀。有一幕送( sòng)快递的爸爸总是对儿子( zi)说,死去的哥哥吃饭快,快( kuài)递送的多,是当年的单王( wáng)。但儿子一句“所以他死了( le)。”道出了所有在大厂和算( suàn)法体制下生不如死的打( dǎ)工人的悲剧。儿子接着说( shuō):“即使这样,他也没挣到五( wǔ)十万日元一个月,甚至只( zhǐ)有一半。那可是差不多两( liǎng)万五千块人民币啊。我们( men)的快递单王一个月能挣( zhēng)多少呢?
除了剧本、台词,影( yǐng)片的视觉呈现也非常出( chū)色。这里我只举一个例子( zi),山崎佑自杀那场戏,他纵( zòng)身一跃砸在了智能仓库( kù)的传送带上,每秒2.9米的传( chuán)送带停了下来,但当他被( bèi)台下传送带时,躺在血坡( pō)里的山崎佑奄奄一息,他( tā)背后的传送带又慢慢开( kāi)始转动起来,那一幕是及( jí)其恐怖和无奈的!山崎佑( yòu)拼上自己的性命也只是( shì)让这吃人的传送带停下( xià)了短短几分钟,之后电脑( nǎo)屏幕又显示一切正常,就( jiù)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的( de)一样。这个镜头就是影片( piàn)的题眼,也是全篇最狠的( de)一笔。